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河南理工大学张丽副教授来校分享教学创新大赛经验

2025.10.20

10月16日,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特邀河南理工大学张丽副教授在至善楼310室开展题为《信息类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大赛经验分享》的专题讲座。

张丽副教授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文明教师等多项荣誉,在教学创新与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她从“赛道选择、改革思路、实施过程、持续改进、总结展望”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教学创新大赛的意义,并结合自身参赛与实践经验,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参赛建议。

赛道选择:立足政策背景,聚焦赛道内涵

讲座伊始,张丽副教授以2022年教育部吴岩提出的“锻造中国金师”理念为引,强调“金专、金课、金师”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指出“中国金师”应具备政治素质强、教育站位高、国际视野宽、五术要求精等特质。她结合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怀进鹏部长提出的“智能化发展数字技术”“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以智助研”等方向,指出教育应顺应数字化趋势,迈向“智慧教育元年”,并建议学院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转型。

张丽副教授还回顾了教学创新大赛的发展历程、主办机构、参赛流程,并分享个人参赛经历,生动再现备赛过程,增强在场教师的代入感。她详细介绍了七大赛道,并特别指出第六届大赛新增的“人工智能融合教育赛道”与“国际赛道”,引用微信公众号《肯学君》的观点,强调其核心要求与备赛重点。

她引用西北工业大学李辉教授“根深才能叶茂,才能结人才硕果”的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基础课为根基、以专业课为枝干、以特色课为枝叶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说明赛道选择应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

改革思路:重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导向

在改革思路方面,张丽副教授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提出课程改革应围绕“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两大核心,推动教学与科研融合、内容与方法创新。她介绍了四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从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培养,再到工程意识塑造,最终实现创新能力提升。

她重申“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并提出清晰的技术路线:概述课程、设立目标、分析问题、推进改革、推广成效。针对教学中常见的“教材滞后、学生兴趣不高、实践导向不足”等问题,她提出“迁移导向式学习”理念,通过“破壁重构教学内容、定制优化教学策略、深化革新实践环节”等方式逐一破解。

实施过程:注重评审细节,强化成果呈现

张丽副教授详细解读了大赛评审流程,包括网络评审(60%)与现场评审(40%),并针对“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实录视频”“现场汇报”三部分提出具体建议。她提出成果报告应具备明确问题导向、突出创新特色、体现课程思政、融合技术应用、注重成果辐射,建议以“专业、严谨、学术”为标准,结构清晰、逻辑闭环;课程实录方面,要体现“源于课堂、高于课堂”的教学设计;现场汇报方面,应做到“规范、条理”,注重题目提炼、PPT设计、亮点展示、仪表仪态、时间把控与问答应对。她强调,报告、实录与汇报三者应相互支撑、形成闭环,共同构成教学创新的完整证据链。

持续改进:构建智慧课程,深化教与学关系

在持续改进环节,张丽副教授再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如何用”四个核心问题,倡导构建“问题图谱—知识图谱—能力图谱”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她建议将知识图谱与AI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课程,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教学,并推荐相关书单,鼓励教师持续学习、提升素养。

讲座尾声,张丽副教授提出“成长四力”——借力、使力、发力、合力,鼓励教师把握趋势、发挥优势、把握时机、协同推进。她强调,教学是一门“高深学问”,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教师应具备“热爱+情怀+坚持”,善用数字化工具,推动教育生产力提升。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张教授在教学竞赛上经验丰富,讲座内容干货满满,老师们受益匪浅。希望以此为契机,助力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竞赛方面更上一层楼。(图文/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黄佳昊 付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