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校举办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培训,助力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

2025.07.09

为深化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与前沿技术应用水平,近日,我校面向全校担任《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和《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主讲教师,成功举办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培训。本次培训由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团队牵头组织,通过两场专题讲座,系统助力教师构建人工智能通识课的科学教学体系、强化技术应用能力。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各领域发展。我校开设的《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和《人工智能导论》公选课,旨在打破学科壁垒,让不同专业学生系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技术对各专业的应用赋能。鉴于课程跨学科特性及非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知识基础差异,本次培训聚焦“教学体系构建”、“基础理论深化”、“AIGC应用实践”三大核心,着力提升教师课程设计与技术融合能力。

培训分为两场线下讲座,采用 “北校区主会场 + 西校区线上同步” 模式。7月1日,首场讲座《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基础理论深化》如期举行。苏康友老师围绕 “跨学科公选课教学特点”“课程目标实现路径”“考核体系设计” 等模块,深入解析课程定位与教学体系构建,重点阐述如何应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差异,增强课程适应性与针对性;李晁铭老师则系统讲解人工智能定义、类型、发展概况,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基础理论,为教师夯实理论根基。

苏康友老师讲解课程定位与教学体系构建

7月3日,第二场讲座《AIGC 应用技能与教学实践》聚焦技术应用与教学融合。韩宇飞老师详细解读AIGC技术定义、类型及与生成式AI的关系,介绍大语言模型应用平台及文生文、文生图等实操方法;段辉老师通过“基于coze智能体平台创建天气出行顾问智能体”案例演示,直观呈现智能体技术的工作流构建、测试发布等实操技能,助力教师将前沿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韩宇飞老师讲解AIGC技术

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完善了我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体系,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文/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付天同 李晁铭)